國家圖書館-編目園地-電子報

2017-09-01 第一九八期

 

技術規範訊息

IFLA 2017年新標準

IFLA於2017年發布多項新標準,包含:

  1. IFLA LRM參考模型
  2. PRESSoo的定義:期刊和連續性出版品概念模型
  3. 國際編目原則(ICP) 2016版
  4. FRBRoo的定義:書目資訊物件導向的概念模型

詳細資訊,可參考IFLA網站公告 - 英文版簡體中文版


來源網址:http://catweb.ncl.edu.tw/portal_b2_page.php?button_num=b2&cnt_id=593

106年 IO Talk論壇第二場次「『ALA 2016分編知能草案』的省思」圓滿落幕

  由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分類編目委員會與國家圖書館合辦的「IO Talk論壇:『ALA 2016分編知能草案』的省思」於8月11日14:00-16:00在國家圖書館簡報室舉行。此一論壇由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分類編目委員會主任委員邱子恒教授主持,並邀請政治大學圖檔所王梅玲教授及臺灣大學圖書館書目服務組陳慧華組長擔任引言人,與會者共52位,包括圖書資訊學教師、來自圖書館的實務專家、年輕學子等。

  本次IO Talk論壇第一場引言由王梅玲教授主講,從美國圖書館學會(ALA)於2016年6月、2017年1月提出的「編目與詮釋資料專業館員核心能力草案(Draft Core Competencies for Cataloging and Metadata Professional Librarians)」,談到我國編目館員的專業認知與能力。該草案是企圖定義一個編目人員與教育者核心能力的基線,界定各類型圖書館編目館員所執行的各類詮釋資料Metadata工作所需的能力。文件中提出核心能力包括了三大面向十個領域:知識存取與資訊組織、資源描述的標準、標準發展與最佳實踐、最新與新興科技、軟實力、領導與監督、合作、彈性與啟動、語言能力、系統經驗,各領域裡又區分初、中、高三級,點出達到每一領域層級所需具備的知識與能力指標。在此觀點上王老師分享了近期的研究成果,歸納我國編目館員的工作任務與核心能力包含:資訊組織概念、記述編目、主題分析、權威控制、Metadata及編目管理與科技,分析我國編目館員自評工作需求、能力認知與工作績效調查。

  第二場引言由陳慧華組長主講,以圖書館實務工作者的角度談論專業編目員、資訊組織分析師之養成,並分享臺大圖書館對新進編目館員的養成規劃。陳組長觀察現在的新進館員即使具有圖資背景,仍無法短時間內上手編目工作,在校所學的理論與圖書館實務如兩條平行線有頗大的落差。故針對此現象提出建議:(1)學界-在不影響系所教育大方向下,適度增加實作課程,或委由各校圖書館人員進行實務基礎教學。(2)業界-分編訓練非一蹴可幾,需要讓編目館員有長時間的實作經驗累積,及提供對知識層面做腦力激盪或研討的環境,如此相輔相成不僅能提昇編目館員自身素養,也能間接讓書目品質更臻理想。

  兩位講者的引言內容對圖書館現有制度帶來許多深思,在最後交流時間中引起與會者熱烈發言及討論。輔仁大學圖書館陳素娟主任對於近年圖書館編目工作環境的變化非常有感觸,由於母機構遇缺不補的人事制度,使館員人數逐年萎縮,使圖書館不得不將部分編目業務委外處理,因此外包廠商的編目品質控管就顯得非常重要,期望能藉由資訊組織認證加強委編品質,減少編目館員的負擔。與會的圖書館館員也提出自己的見解,認為先有讀者服務經驗再來做編目,能幫助館員增加工作的敏銳度,從OPAC使用經驗注意到資料著錄的欄位細節及系統的呈現效果,另外從自身的感受認同陳慧華組長的建議,應給予編目館員有更多經驗累積時間,在此過程中可以奠基信心、補強自己的不足。另外有與會者好奇臺灣圖資系所是如何帶領學生進行編目實作,在座的圖書資訊學教師也先後分享在課堂上的教學、編目實作方式。此次論壇就在熱烈的發言與討論中,進入尾聲。

  最後主持人邱子恒主任預告下一場IO Talk論壇預定將在10月20日舉行,議題為「文化記憶機構之資訊組織」,歡迎同道踴躍參與。此次論壇在大合照與茶敘交流中圓滿結束。

與會者合照

圖1:與會者合照

引言人王梅玲教授介紹ALA分編知能草案

圖2:引言人王梅玲教授介紹ALA分編知能草案

引言人陳慧華組長分享新進編目館員養成

圖3:引言人陳慧華組長分享新進編目館員養成

與會者進行提問與交流

圖4:與會者進行提問與交流

 


來源網址:http://catweb.ncl.edu.tw/portal_b1_page.php?button_num=b1&cnt_id=515

 

編目園地快報

更新國家圖書館學位論文相關代碼表

更新 國家圖書館學位論文學校及系所(新增30校 ; 修改15校)

來源網址:http://catweb.ncl.edu.tw/portal_f4_cnt.php?button_num=f4&folder_id=1

新增 國家圖書館學位論文系所名稱或代碼新增、修訂一覽表(106年9月

國家圖書館編目作業公布事項106年第4號

《中文圖書分類法》(修訂一版)增修內容:555.9  各國工業

《中文主題詞表》增修內容:消防產業

來源網址:http://catweb.ncl.edu.tw/portal_f1_cnt_page.php?button_num=f1&folder_id=1&cnt_id=105

國家圖書館編目規範討論會會議摘要

討論主題
1. 新增修訂主題詞「防災產業」及分類號。
2. RDA試作範例解析(略)。
來源網址:http://catweb.ncl.edu.tw/portal_f3_page.php?button_num=f3&cnt_id=113

106RDA工作小組第一次會議紀錄

 

資訊組織文獻

Smiraglia, R. P. (2016). Describing Music Materials: A Manual for Resource Description of Printed and Recorded Music and Music Videos. Lanham: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Describing Music Materials, 4th edition is the latest update of a classic manual for resource description of music materials for library catalogs. 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 (RDA) instructions for printed music, recorded music and music video are accompanied by advice, examples, illustrations and complete catalog records, including versions in MARC21 format.

來源網址:http://catweb.ncl.edu.tw/portal_g11_cnt_page.php?button_num=g11&folder_id=12&cnt_id=246

黃純敏(2016)。基於詞性組合規則結合維基百科進行中文命名實體辨識與消歧義。圖書資訊學研究,11(2),139-179。

傳統命名實體辨識多採用規則與機率的方法,然而礙於語義混淆特性與未知詞的增長,精確率難以有效提高。本研究藉由詞性組合定義命名規則,並加入姓名鏈結演算法及透過維基百科文本編輯特性,以協助辨識及消歧義。研究發現應用姓名鏈結機率公式結合句法規則,可大幅提高人名辨識精確率;對於「地名」/「組織名」,由於二者命名規則相似,過去研究需藉助詞庫及特殊詞幹集區別,本研究透過簡易地 名規則並結合維基輔助分歧。實驗結果顯示本研究在精確率、召回率、F-measure 分別達86.32%、75.33%、80.33%,相較於其他大規模規則的判斷研究,及採用人工標註結合HMM 機器學習的研究,本研究所歸納的規則不僅精簡,整體表現亦毫不遜色,尤其以精確率最為突出。 

來源網址:http://catweb.ncl.edu.tw/portal_g8_cnt_page.php?button_num=g8&folder_id=1&cnt_id=568

 

郭嵩麟,《大學圖書館推動全面品質管理教育訓練研究》,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碩士,104學年度。

長久以來,圖書館以資訊服務為首要目標,因而特別注重使用者服務。圖書館為提升資訊服務品質,必須採用合宜的方法面對世代變化。隨著製造業推動品質提升,促使服務業注重服務品質的重要性,藉由參與ISO9001的品質認證與推動全面品質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來達成此目的。近年來國內圖書館界也著手導入品質認證,期能提升既有的服務成果。
推動TQM需仰賴團隊的訓練以及成長,品質相關的訓練與課程相當多元且複雜,何種課程有助於大學圖書館推動TQM及訓練課程之重要性排序,為本研究探討的主要議題。
本研究以立意抽樣法選擇研究對象,挑選曾獲得我國國家品質獎或曾經實施TQM的四所大學的圖書館的26位館員作為受測對象,受測者具有1年以上的圖書館工作經驗,並曾參與該館各項TQM活動的實施。本研究採下列方法進行探討:
1. 蒐集相關文獻進行整理分析,得出大學圖書館推動TQM教育訓練的六個類別。探討企業界及圖書館界之TQM相關教育訓練課程,整理出33門TQM教育訓練課程。
2. 以半結構問卷尋找大學圖書館推動TQM時需要何種教育訓練課程。
3. 以卡片排序方法尋找大學圖書館推動TQM時訓練課程之重要性排序。
本研究將受測者分類為下列三個群體,探討各群體對於教育訓練課程之需求及重要性排名,並分析探討差異的原因。
一、總體樣本的需求依序為:1.市場與顧客導向及需求、2.品質理念與概念的推廣、3.問題發現、解決、改善並預防、4.發展人力與團隊之間的合作關係、5.測量與統計相關數據作為決策參考、6.品質管理工具與流程改善。
二、已通過國家品質獎之大學圖書館受測者的需求順序為:1.市場與顧客導向及需求、2.品質理念與概念的推廣、3.問題發現、解決、改善並預防與發展人力與團隊之間的合作關係並列第三順位、4.品質管理工具與流程改善、5.測量與統計相關數據作為決策參考。
三、未申請國家品質獎之大學的圖書館受測者的需求排序為:1.市場與顧客導向及需求、2.品質理念與概念的推廣、3.問題發現、解決、改善並預防、4.發展人力與團隊之間的合作關係、5.品質管理工具與流程改善、6.測量與統計相關數據作為決策參考。
上述差異的原因為:已通過國家品質獎之大學的圖書館,多與母機構大學一併推動TQM活動,實施TQM已有一段時間且規模與範圍不僅限於圖書館本身,也需考慮如何與母機構的品質管理相結合;同時,獲得國家品質獎需要多年對品質的執著與努力、經歷多次改善才能使服務品質獲得認同,因此,獲得國品獎之大學的圖書館對TQM活動的熟悉程度也較高。未申請國品獎之大學的圖書館則多為初步執行TQM的圖書館。

來源網址:http://catweb.ncl.edu.tw/portal_g7_cnt_page.php?button_num=g7&folder_id=1&cnt_id=217

高子洵,《原住民數位典藏網站易用性研究》,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碩士,104學年度。

由於原住民文化的重要性,政府推動許多與原住民相關的數位典藏計畫,而計畫為達到與社會大眾互動之目的,多以網站方式呈現。然而,目前有關原住民數位典藏網站的相關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的目的為藉由了解使用者的網站經驗,對原住民數位典藏網站提供具體改善意見,讓網站設計者以此為基礎,改善和建置更符合使用者經驗的設計,進而提升網站資訊的使用傳播效益。
本研究著重於設計原則的概念,首先透過易用性檢核表、易用性測試、訪談與SUS評量表,來了解使用者遇到的問題與困難及專家的看法。再透過網站介面設計,分析整體原住民數位典藏網站的設計現況與問題,最後再提出改善建議。
改善建議如下:
1.重新審視原住民數位典藏網站元素的設計
2.加強原住民數位典藏網站的輔助或協助等回饋訊息或指引
3.讓搜尋結果的呈現能更加明確
4.網站應持續進行易用性測試,以更加符合易用性設計原則

來源網址:http://catweb.ncl.edu.tw/portal_g7_cnt_page.php?button_num=g7&folder_id=1&cnt_id=218

李偉航,《從期刊文獻探討我國圖書資訊學系所專任教師之出版樣式》,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碩士,104學年度。

我國圖書資訊學歷經學科整合、科技發展及教育變革等發展,進而影響各圖書資訊學系所之研究發展與其師資陣容與特色。然而,針對我國圖書資訊學之研究發展,較少以圖書資訊學系所專任教師為對象,探討教師之研究脈絡與研究交流情形,進而分析所屬系所之學術交流行為。
本研究分析我國圖書資訊學系所專任教師發表之期刊文獻,探討教師以及所屬系所之出版樣式,以近15年(2000年至2014年)我國九間圖書資訊學系所74位專任教師發表之1,528篇期刊文獻為研究對象,並透過內容分析法,以兩組分類人員採用「圖書資訊學學術文獻主題分類表」分析1,528篇期刊文獻主題。以Kappa值檢驗分類一致性,結果約為76%,呈現相當一致性(61%-80%)。另外藉由社會網路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中的派系分析(clique analysis)及UCINet軟體與Gephi軟體分析圖書資訊學專任教師之個別教師與系所間的共著學群。除此之外,本研究橫跨15年,也進一步區分為三個五年時期以分析我國圖書資訊學系所專任教師發表期刊文獻之演變。
本研究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圖書資訊學理論與基礎為我國圖書資訊學系所專任教師主要研究主題。
●圖書資訊學系所專任教師之研究主題逐漸呈現集中現象。
●圖書資訊學系所專任教師漸以共著為主要發表模式。
●圖書資訊學系所專任教師以 1、2 人作者發表之文獻為主。
●圖書資訊學系所專任教師主要與圖書資訊學系所學生共著。
●共著情形下,以黃慕萱老師之共著產量最為顯著。
●每個圖書資訊學主題之共著文獻,都有自己的主要生產教師。
●圖書資訊理論與基礎獲得我國圖書資訊學系所專任教師的研究重視。
●我國圖書資訊學系所專任教師彼此間之共著,以臺大圖資系所發表之共著文獻數量最為顯著
●就系所而言,以臺大圖資系所發表之共著文獻數量最為顯著。然而,將系所發表共著文獻以系所所屬教師人數標準化後,則以政治大學發表共著文獻最為顯著。
●就涵蓋圖書資訊學主題而言,以臺大圖資系所於 4 個主題發表之文獻數量最為顯著。
●就社會網路派系分析之共著群組結果而言,黃慕萱老師於 4 個集群中出現,為我國圖書資訊學系所教師間之主要學術合作者。
●就社會網路派系分析之共著群組結果而言,以柯皓仁老師發表 4 個主題,橫跨主題範圍最為廣泛。
●就社會網路派系分析之共著群組結果而言,臺大圖資系所與淡江資圖系所之共著關聯最為密切。
●就社會網路派系分析之 7 個圖書資訊學系所專任教師共著群組而言,臺大圖資系所與臺師大圖資所及世新資傳系所之共著主題包含 4 個,範圍最為廣泛。
●就社會網路派系分析之圖書資訊學系所的共現情形而言,臺大圖資系所和淡江資圖系所為主要的共著對象。
基於上述之研究結果,可提供圖書資訊學系所研究生、圖書資訊學系所教師、圖書資訊學系所與學術發展政策作決策參考之用。

來源網址:http://catweb.ncl.edu.tw/portal_g7_cnt_page.php?button_num=g7&folder_id=1&cnt_id=219

梁美玲,《大專院校圖書館員對自動化系統知能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104學年度。

根據過去文獻顯示,在整個圖書館核心業務中,圖書館自動化系統通常扮演了聯繫圖書館內各項業務工作的角色,同時也是跟最多圖書館員相關的資訊科技產品。圖書館自動化系統也是協助圖書館是否能達成圖書館目標及提升圖書館服務品質的重要條件。本研究希望深入瞭解現階段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功能與大專院校圖書館員對自動化系統知能研究。
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問卷調查並輔以訪談為主。內容分析以蒐集、整理圖書館自動化系統相關文獻資料,分析各系統之功能。再利用功能建議表製作問卷,調查大專院校圖書館館員對圖書館自動化系統知能。
研究結果顯示針對國外和國內系統進行功能彙整後發現,國內與國外系統的功能模組,在工作性質上並沒有太大的區別。目前自動化系統主要運作模組仍以流通和編目為主,而採訪和期刊模組功能與國內圖書館作業流程不甚相符,圖書館通常選擇不使用該模組或使用部分功能,更甚者為了配合系統功能而調整圖書館作業方式。由此看來,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各模組功能和操作流程仍有相當大的改善空間。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下列幾點建議,以供大專院校圖書館作為參考:1.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分級;2. 圖書館與系統廠商應重視且加強互動。

來源網址:http://catweb.ncl.edu.tw/portal_g7_cnt_page.php?button_num=g7&folder_id=1&cnt_id=220

國家圖書館編目園地電子報 第198期 2017/09/01發行
編輯:國家圖書館館藏發展及書目管理組
創刊日期:2001/4/2
 

本報著作權屬「國家圖書館」所有

服務信箱:catadm@msg.ncl.edu.tw
取消/訂閱電子報,請輸入email
或連結至國家圖書館編目園地取消/訂閱電子報

若無法正常瀏覽請點選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