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圖書館編目園地電子報

編目消息報導 編目規範標準 編目文獻課程 分編問題探討 編目相關網頁
--- 2001/4/2  第一期 ---

發刊辭

  圖書館是知識的水庫、學術的銀行;而本館更是面向全國人民開放的總書庫。站在編目立場來說,一方面本館負有研擬文獻工作技術規範及標準之責,另方面也負有展開圖書館編目業務輔導之任。前者,內部可以作為文獻整序的準繩與規範,外部可以促進文獻整序之標準化與一致化,最後達到書目資源"共建共享"的目的。後者,可以提高編目人員專業的知能,並解決編目實務的疑難雜症。 

  本館為了提倡編目學之研究,輔導圖書館編目業務,推展館際編目合作等職能,特別於民國86年8月,結合本館人力、物力、財力,並借助電腦科技,在網路上建置國家圖書館編目園地全球資訊網,提供"編目消息報導、編目規範標準、編目文獻課程、編目問題探討、編目相關網頁等內容,俾提高編目人員的專業知能,解決編目實際的疑難問題,並為圖書館從業人員搭起友誼的橋樑。由於內容豐富,資料翔實,又能針對實務問題解疑釋惑。因此,自推出以來,即廣受各界重視。不僅惠及臺閩地區圖書館,即海外各地圖書館亦受益匪淺。身為圖書館從業之一員,與有榮焉。

  前述本館編目園地自推出以來,已獲相當之迴響,惟為加強其傳播效能、普及閱覽人口,特別企劃推出電子報。擬在原來基礎之上,更進一步結合電腦及通訊科技,經由無遠弗屆的網路系統,發揮"以時間推展空間,藉科技強化服務"的性能,將編目園地每月更新內容、編目技術相關問題解答、最新技術服務相關消息報導迅速自動地匯入各個訂戶,俾便各個訂戶能掌握國內外技術規範現況與發展、了解國內外技術服務消息與動態、增進圖書館從業人員之專業知能、交流圖書館從業人員友誼與心聲。

  從“編目園地資訊網”到“編目園地電子報”,固然是一小步,是知識海洋裡的一滴小水滴,但卻是同仁以十分心血、十分辛勤耕耘灌溉出來的園圃。值茲"編目園地電子報"創刊之際,略綴數語,一來表示慰勉編目組同仁宵旰辛勞,勗勉精益求精更上層樓,一來也對本刊聊表祝賀之意。

國家圖書館館長
莊芳榮
民國90年3月30日

▲ Top

編目園地新訊

1.  編目消息報導

2.  編目規範標準

3.  編目文獻課程

4.  關於編目園地

5.  網站導覽

6.  訂閱電子報

▲ Top

分編問題解答

1.  未有中譯名之作者取號問題

問題:西文翻譯書原作者若未有中譯名,請問應如何取作者號?

參考答案:

西文翻譯書原作者若未有中譯名,因圖書館採用的著者號取碼法之類型而有差異。目前,臺灣地區最通行的著者號取碼法,主要有兩種:其一為四角號碼著者號取法,另一為首尾五筆著者號取碼法。茲分述如後:

  • 四角號碼著者號取碼法:依王雲五設計的原意,勿需將西文著者的原名中譯,逕依其編訂之“羅馬字母號碼表”取著者號即可。茲將“羅馬字母號碼表”整理如下:
    “AHO(0), BP(1), CK(2), DT(3), EIJY(4), FUVW(5), GQ(6),LR(7), MN(8), SXZ(9)”。取碼方法請參閱王雲五編訂《中外圖書統一分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編訂《佛教圖書分類法. 1996年版》(嘉義:香光書鄉出版社,1996)。
  • 首尾五筆號碼著者號取碼法:必須將西文著者原名譯成中文,然後再依中文筆形首尾之“點、橫、直、撇、捺”取著者號。西方人名中譯工具書,請參閱中央通訊社編《標準譯名錄》(臺北:中央通訊社,19xx)。新華社譯名室編《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3)。取碼方法請參閱國家圖書館編目組編訂《國家圖書館增訂類目表》(臺北:國家圖書館,2000)。

2.  高僧尊稱之著錄法

問題:有關高僧之法號或尊號,例如“星雲大師”,Tag200段及Tag700段記錄時就有“星雲”、“星雲法師”、“星雲大師”等不同的記錄法,請問究竟應如何記錄才是正確且簡明的作法?

參考答案:

高僧有法名、法號、尊稱等不同,記錄時Tag200通常採“照錄”原則,即文獻出現怎樣的名稱,就以怎樣樣的名稱記錄。比較有問題之處是有關尊稱的記錄法。目前多數圖書館受《中國編目規則》修訂二版1.1.5.5條“例4”及“例5”錯誤的影響,Tag200多將高僧之尊稱部分(“上人”、“大士”、“喇嘛”)隨同法名一併記錄之,而Tag700則只記錄其法名部分。其實這種作法並不正確,因為《中國編目規則》條文“1.1.5.5”即明白指出“著者之頭銜、學位、職位等均不必著錄。”但其所舉的例子及說明文字,反而與條文原意相背,寧非怪事?其實正確的作法,應該是不論Tag200和Tag700均應只記錄法名部分,其尊稱部分則應省略,如此才真正符合本條的意旨。

3.  作者區分號、作品號

問題:請問作者號之後加上“:”及“-”,例如“8576-2”、“8576:2”,其意義及名稱各為何?

參考答案:

  • 作者號之後加上“:”,讀作“冒號”,是作者區分號的標識符號,用來區別兩個不同的作者但卻有相同的作者號碼。例如某一圖書館同時收藏張長弓《中國文學史新編》和易蘇民《中國文學史初稿》兩書,標引結果其類號均為“820.9”(以《中國圖書分類法》為標引工具),其著者號均為“8755”(以“首尾五筆著者號取碼法”為標引工具)。於是為了區別起見,後編目的著者就以“8755:2”區別之,如此即達到識別的要求。
  • 作者號之後加上“-”, 讀作“槓號”,是作品號(種次號)的標識符號,用來區別同一類號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例如某一圖書館同時收藏了余光中新詩集《隔水觀音》、《紫荊賦》、《夢與地理》三種,標引結果其分類為“851.486”,其著者號為“8566”。於是為了區別起見,後編目的書籍就分別以“8566-2”、“8566-3”區別之,如此即達到識別的要求。

▲ Top

技術規範新知

1. 「國家圖書館譯名權威記錄處理原則」

國家圖書館編目組於90年1月12日修訂譯名權威記錄處理原則。內容包括該原則適用範圍、處理流程、譯名選擇優先順序、著錄原則,並列舉實例以說明原則與作法。
 More...

2. 「合作編目書目資料處理原則」

於民國八十九年編訂出版「合作編目書目資料處理原則」,已於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合作館交流區提供下載全文壓縮檔及檢視內容,供使用者直接下載。
 More...

3.  網路版《中國圖書分類法》及《中文圖書標題表》資料庫資料更新

建置於本館「編目園地全球資訊網」網站上之網路版《中國圖書分類法》及《中文圖書標題表》資料庫系統,於民88年5月底完成推出,提供檢索。為提高資料庫的正確性,於今年2月進行資料庫資料更新,悉數將新增資料及《國家圖書館增訂類目表》民國89年版(2000)加入,目前資料庫資料已由28,599筆資料增加為31,804筆,使資料庫更具及時性及正確性。
 More...

▲ Top

每月編目書訊

1. 中國編目規則修訂二版使用手冊

國家圖書館 中國圖書館學會分類編目委員會編撰 初版 臺北市 國家圖書館 民國89年12月出版 185面 ISBN 957-678-308-9(平裝)

《中國編目規則》自民國七十二年出版以來,由於在人力及物力上的限制,因此一直沒有出版使用手冊。國家圖書館為了讓圖書館編目人員以及圖書資訊學系、所學生在使用中國編目規則修訂二版時能夠有所參考,乃有本使用手冊之編輯,期能詳細解說規則條款之含意和使用方法。

本手冊係依據「中國編目規則」之結構以及章節、條文次序,將有必要解釋之條文予以說明。有些條文除提供說明文句外,並且依需要加上實例。書末附有名詞解釋及參考書目,亦可提供參考。(國家圖書館林串良)

2. 都柏林核心集與圖書著錄

吳政叡著 初版 臺北市 臺灣學生 民國89年12月出版 218面 ISBN 957-15-1052-1(平裝)

本書係作者專注於都柏林核心集的第四本專書,主要理念在於探討如何應用都柏林核心集來架構新的圖書著錄模式。作者探討重點在於網頁與書籍的整合處理,特別是都柏林核心集對於傳統圖書的處理能力。

全書共分五章,分別從編目規則、機讀編目格式以及機讀權威記錄格式等角度來探討應用都柏林核心集架構新的圖書著錄模式時所可能面臨的課題,並且介紹作者在以上三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後在結語中分析書籍與網頁可能合理之著錄詳簡趨勢。書末附有「中國機讀編目格式(第三版)到都柏林核心集對照表」,頗具參考價值。(國家圖書館林串良)

3. 美國國會圖書館與主題編目

陳麥麟屏,林國強著 增訂二版 臺北市 三民 民國90年01月出版 316面 ISBN 957-14-3336-5(平裝)

美國國會圖書館的圖書分類法和主題編目制度,早已廣泛地被世界各大型圖書館所採用,因此實有必要深入研究並且熟悉其內涵。為了讓國內圖書資訊界同道以及學生能夠了解美國國會圖書館的主題編目,作者早在民國七十八年即曾出版「美國國會圖書館主題編目」一書。近年來,主題編目已逐漸走向「規章簡單化,條目統一化」,俾便編目與檢索。本書係原書之增訂版,除了原先主題編目之議題外,作者更大幅度地介紹美國國會圖書館改組後的新面貌及其現階段的任務。全書共分十章,最後一章列舉主題編目作業的主要工具,具有參考價值。(國家圖書館林串良)

4. Cataloging with AACR2 and USMARC for books, computer files, serials, sound recordings, video recordings

Fritz, Deborah A. (Deborah Angela), 1955- . Chicago: ALA, 1999.

本手冊由美國圖書館學會於1999年5月出版,採散頁裝訂型式,方便日後更新。它付印前最初只有薄薄的20頁,後來累計成200頁,最後出版時已是一本580頁的巨作。作者依據8年以上,各類線上編目研習班教材編訂而成。內容共分九章:第1章:簡介(包括一般常用的編目工具,以及編目規則,MARC格式(MARC coding)以及本手冊三者之間的關係。第2章:一般編目步驟(包括線上資料庫檢索、比對、修改書目記錄等)。第3至7章:分別說明一般書、電腦檔(Computer files)、連續性出版品、錄音資料以及錄影資料的編目。第8章:則是針對USMARC tag 211(即〝其他題名〞)的解說。最後一章,是說明編目時檢索點的處理方式。

本手冊是供編目員隨手查檢的參考工具,而不是AACR2,修訂版的節縮本,它的目的是幫助編目員將〝編目規則〞,〝MARC格式,包括各欄位、分欄、指標和欄位是否可重覆等〞以及〝LC Rule Interpretation〞三者結合在一起,以便一本手冊在手即能進行線上編目。(國家圖書館王蓮慶)

▲ Top

訊息活動報導
1. 「第三次兩岸古籍整理研究學術討論會」

漢學研究中心、國家圖書館、全國高校古籍整理與研究工作委員會將於4月18日至19日召開「第三次兩岸古籍整理研究學術討論會」。

2. 「古籍聯合目錄資料庫合作建置研討會」

國家圖書館將於4月19日至20日舉辦「古籍聯合目錄資料庫合作建置研討會」,邀請臺灣及大陸重要古籍收藏單位的代表或學者專家,就古籍聯合目錄資料庫的架構,以及如何提供書目、儘早建置等具體工作項目進行討論。
 More...

3. 「第二次中文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合作會議」

由國家圖書館及中華圖書資訊館際合作協會主辦之「第二次中文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合作會議」,將於4月23日至24日召開,會中將說明各合作項目之進展情形,以期積極推動中文文獻資源共建共享,促進全球中文圖書館及其他中文資源蒐藏單位間的交流合作。
 More...

▲ Top

國家圖書館編目園地電子報     第1期  2001/4/2發行

編輯:國家圖書館編目組
創刊日期:2001/4/2
本報著作權屬「國家圖書館」所有。
訂閱/取消訂閱請至:http://catweb.ncl.edu.tw/epaper.htm

若有任何疑問與建議,歡迎寫信至服務信箱

國家圖書館編目園地服務信箱